您所在位置: ky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> 学术研究> 学术交流

ky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“湘江高端学术论坛”暨ky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“人文大家论坛”第236讲:安徽大学曾良教授在线为师生讲学


12月8日晚,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、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良做客ky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“湘江高端学术论坛”暨ky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“人文大家论坛”,通过线上形式为我校师生作题为“元明戏曲词语的音义梳理举例”的学术讲座。讲座由ky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徐前师教授主持,ky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语言方向教师、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线上聆听讲座。



曾良老师首先指出研究汉语词汇时,需注意古籍文献中俗字、俗音和俗义问题。随后,以元明戏曲文献为例,展开详细论述。


针对俗音问题,曾良老师表示民间文献中存在许多俗音,不能习惯性地使用大型辞书的正音去读某字。如果仅使用正音去读,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古籍。有的俗音甚至关系到一些口语词的来源。曾良老师以“搦/奈”为例,结合《经典释文》《中原音韵》《古本戏曲丛刊》《一切经音义》《古今正字》等大量文献,指出“搦”字本是入声字,从手、弱声,女角切是正音,音奈是俗音。盖“搦”字属《广韵》陌韵,有女白切一读,入声消失后与奈音同。从词义引申脉络看,“奈”由奈何义引申刁难、为难、挑战等义,顺理成章。“搦”表示挑战义,语例主要出现在近代汉语。


针对字词关系问题,曾良老师以“贯/擐”为例,指出《全元戏曲》中多处“贯”字均改为“擐”并无必要。“贯”“擐”实际是同词异写,“擐”有两个读音,一音患,一音贯;而“贯”“串”实为较古的写法,或作“掼”等。


最后,曾良老师再次强调研究汉语史要注意音义的互求,重视古籍文献中的俗音、俗字和俗语词。只有从多角度进行论证,才能得出古籍语义的正确解释。


徐前师老师在讲座总结中表示,曾良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,极具启发性,并教导研究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勤思善问。



【新闻链接】

曾良,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,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。主要研究范围涉及汉语历史词汇,汉语俗字学、训诂学和敦煌学等。兼任中国训话学研究会常务理事、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、安徽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、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微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宋元明清文献字用研究”首席专家。在《中国语文》《文史》《古汉语研究》《文献》《语言研究》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。著有《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》《明清小说俗字研究》《俗写与历史词汇丛札》等专著10余部。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、重点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。《汉语大词典》(第2版)、《古籍研究》、《安徽大学学报》(哲社版)编委会编委。研究成果获2013~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图书项目。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,江苏省“十三五”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,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二等奖,第22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特等奖,多次获福建省、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、三等奖等。


文/吕秋岩 彭欣

图/吕秋岩 彭欣